鄂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丰富,2006年咸宁市确定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四大类13项,其中民间文学5项、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2项、民间戏曲1项。
崇阳县民间艺人洪波、段小红在湖北科技学院演唱《双合莲》选段《十想十望》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申欣、龚藏藏演唱《双合莲》选段《十送》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参演通城拍打舞
鄂南民间艺术如崇阳提琴戏(2000年崇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大都具有很深厚的地方文化蕴味。鄂南民间音乐和舞蹈,活泼清新,充满着鄂南原生态的民俗含义和艺术追求,颇富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本基地视鄂南方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型。鄂南方言在湖北乃至全国汉语方言中,都极具特色,其研究价值为海内外语言学界所公认。建国后,湖北省方言学界曾到鄂南做过三次调研。北京大学多次组织师生来鄂东南调查语音。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先生来此作过田野调查。2002年,湖北师范学院黄群建教授带领本校及咸宁学院两所高校五位教师赴各地调查方言,其后出版《鄂东南方言音汇》。2003年,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率四位博士会同咸宁学院三位教师赴通城、崇阳、通山调查方言。到目前为止,鄂南咸安方言、通城方言、通山方言、赤壁方言、嘉鱼方言,均有人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基地研究人员先后为广东汉剧、粤剧、潮剧、白字戏、西秦戏等地方剧种申遗准备文案,撰写保护报告。这些地方剧种全部顺利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志勇的博士论文《广东汉剧研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本基地的鄂南方言研究具有深远的学术传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我校最早的原湖北教委研究项目就是1989年基地学术顾问陈有恒先生的鄂南方言研究,他为鄂南方言做出了大量贡献,著有《蒲圻方言》、《鄂东南方言音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