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下午, “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建设研讨会”在音乐学院会议室举行。该基地于2019年3月22日由咸宁市社科联批准为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集科研、教学、创作及艺术实践于一体,下设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鄂南非遗传承人传习所、鄂南非遗艺术团四个机构,主要开展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和创新等工作。基地负责人刘进清教授向为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建议建言的专家组表示诚挚感谢,并为专家们颁发聘书。随后,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吴鸣虎与傅才武教授共同为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建的鄂南非遗基地进行揭牌。
为进一步做好基地建设工作,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特邀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余佳博士,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黄献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湖北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汪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中心干部殷俊,咸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亲贤,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岳球教授,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魏一峰等出席基地建设研讨会。
与会专家首先听取了四位机构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对各位负责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表示充分肯定,继而分别从政策解读、史料收集、田野工作、艺术创作、宣传推广、市场合作等角度提出建议。接着,专家们对鄂南非遗的相关问题,各抒己见,非常精彩与独到,很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黄献文教授认为:一、定好位,鄂南非遗不仅是鄂南的,也要是全国的;二、要利用快闪、抖音等大家易于接受的、时尚的方式宣传鄂南非遗;三、要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做文章,找亮点。
吴凡教授认为:一、鄂南是民间音乐的沃土,多去民间调研,多收集老乐谱,推进记谱工作;二、乐器改良一定要申请专利,争取把每一个创新都用专利凝固下来,这也是得到国家及业界认可的最好方式;三、做好传承人谱系图。
何岳球教授就鄂南非遗传承基地建设谈了以下几点:一、加强田野调查,摸清鄂南非遗历史与现状,厘清它们与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二、完善传承人进校园机制,深挖传承人谱系,夯实非遗活态传承与保护,切实做好非遗项目在校园的传承工程;三、研究也是深层的非遗传承与推广,要做好非遗研究与活态传承、舞台表演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四、关注非遗项目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借鉴关系,采用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如:省级非遗长篇叙事山歌《双合莲》与国家级非遗提琴戏《双合莲》的关系等;五、组织专家团队,编制大、中小学生非遗进校园专用教材。
傅才武教授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一、我心目中的鄂南非遗传承基地是什么样子?二、怎样建好鄂南非遗传承基地?三、哪些方面可以突破?他详细分析了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优势:离实践地非常近;咸宁是独特的方言区,而方言跟民族发展、迁徙、经济等密切相关;鄂南有很多的国家级非遗资源等;接着又从从记录与还原、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推广、保护与活化四个方面介绍具体方法,并建议基地与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寻找可能的突破口,立足鄂南,发挥基地的研究、传承与创新作用,不仅在咸宁讲好鄂南非遗故事,也要在中国讲好鄂南非遗故事。(何岳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