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学专业2022级、2023级共71名学生在朱志先教授的带领下,分两批前往鄂南文化研究中心馆藏室,依托馆藏地方志资源开展《史学论文指导与写作》课程实践教学。这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以地方文献为纽带,让学生“触摸”历史脉络,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沉浸式课堂:从地方志中探寻历史密码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馆藏室收藏了丰富的鄂南地区地方志、古籍文献和民俗资料,为本次课程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资源。朱志先教授以“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与史学论文写作路径”为主题,现场指导学生如何从地方志中提炼选题、梳理线索、辨析史料。学生们分组查阅了《咸宁县志》《通山民俗考》等文献,结合课程要求,围绕区域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等方向展开研讨。“过去我们大多通过教材了解历史,今天亲手翻阅这些泛黄的地方志,才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鲜活。”同学们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让他们对如何从微观视角切入宏观历史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研促学:培养应用型史学人才
朱志先教授指出,地方志是区域史研究的“活水之源”,此次实践教学旨在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引导学生从文献中发现问题、锤炼学术思维。“通过实地查阅、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掌握史料运用的方法论,还能培养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这正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方向。”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体系,为学校学生专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实践平台,也为鄂南地域文化研究注入了青年力量。(通讯员 赖建东,审核 何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