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校园文化与传播 >> 正文

非遗传承演出:萃民间艺术之俗,融高校文化之雅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6-13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刘畅 更新时间:2016-6-8

演出活动倾情奉献的十部节目均源自鄂南民间,经校音乐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媒学院及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专家学者提炼升华,是鄂南“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有机结合。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莼川竹枝词》

记者 刘畅

6月7日晚,由校音乐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媒学院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舞蹈)传承演出在温泉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赢得满堂喝彩。

演出是咸宁市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湖科艺术家及大学生艺术团联袂本地民间艺术家,将流传于鄂南崇山峻岭间数千年、而今面临失传的古老歌谣、舞蹈等非遗载体抢救性地加以发掘、提炼和升华,凝结成《野洲情趣》《赤壁之战》《一鼓催三工》和拍打舞等十部节目,伴以红陶呜嘟、蟒皮提琴、梓木盆鼓等包浆乐器绕梁之音,配以簸箕竹篓、禾苗麦穗、银饰彩服等生产生活典型元素,为700余名专家学者和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席丰盛视听盛宴。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享誉国内的通城拍打舞

“欣赏完节目后很震撼、很自豪、很受启发!”市民王先生是地道的咸宁人,也一名文艺爱好者,经商之余尤爱研习鄂南民间器乐。他说:“鄂南的‘下里巴人’经湖科的专家们一提炼加工,变成了优美的‘阳春白雪’,雅俗共赏、相得益彰,是本地文化界之大幸。”

苍茫鄂南,浩浩大江奔涌东去,巍巍青山藏龙卧虎,漫漫茶道绵延万里……千载如一日的种植、桑蚕、酒茶以及图腾深处蕴涵着珍罕的复杂多元文化宝藏。

“保护传统文化,留住最美乡愁,传承民间技艺,守望文化根脉”是地方政府、高校和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党委书记彭育园同志多次向校文化工作者强调,湖北科技学院作为办在鄂南的高等学府,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任,应当着力思考与研究文化遗产如何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方式与途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为筹备这次演出,校音乐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媒学院的教授博士们以“百名教授走咸宁”活动为载体,联袂市群艺馆、音乐家协会等单位,积极对接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专家们近年来走遍鄂南四县一市一区,访遍民间艺术大师和传承者,对鄂南民间的音乐舞蹈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并遴选其中精华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二次创作。

上图:党委书记彭育园带领班子成员向全体演职人员致敬

“保护好咸宁的文化遗产,传承好鄂南文化,是助推咸宁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彭育园同志指出。在学校党委的部署下,相关学科专业的师生员工秉承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传统,坚持面向开放办学、地方需求、高端升级、特色发展转型,努力提升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性。学校先后打造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探索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湖科模式”,在咸宁茶文化研究、传统建筑研究、向阳湖文化研究、鄂南方言研究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热情关注及省文化厅、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上图:崇阳提琴戏《十送》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一鼓催三工》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一鼓催三工》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脚盆鼓合奏《赤壁之战》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呜嘟合奏《俄罗斯歌曲联奏》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呜嘟合奏《俄罗斯歌曲联奏》

上图: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呜嘟合奏《俄罗斯歌曲联奏》

上图:校领导及市文艺界领导、专家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