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批首个“国字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取得新亮点
全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国内100个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发展的代表之一。目前,该中心围绕高素质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了专业特色,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为区域农村医疗卫生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核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展了校级试点学院改革,推荐药学院申报了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
二、获批首个“国字号”工程实验室,创新平台夯实新基础
学校“辐射材料改性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于2015年4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填补了省内无核技术及应用国家级专门研发机构的空白,成为咸宁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验收评估;“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2015年省科技厅绩效考核;“非动力核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省教育厅年度考核,继续获批1000万元的支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入市科技局重点建设项目。
三、诞生《湖北科技学院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跃上新台阶
制定了首部体制清晰、权责明确的《湖北科技学院章程》,标志着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入到“有章可循”的新的发展阶段。审议财务管理、经费开支、合同管理、基本建设等各项内控制度12项,出台了《湖北科技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湖北科技学院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湖北科技学院预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严明财经纪律、规范管理行为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对10余个核心部门岗位职责进行重新核定,建立了权责匹配的内部运行机制。
四、试点教学院部党政主职一肩挑,基层党建迈出新步伐
学校强调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学校在获批全省高校院系党政主职“一肩挑”试点单位基础上,选定资环学院、核化生学院等6个学院开展试点工作;以开展“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专项教育为抓手,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制定《中共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实施细则》等制度;打造“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队伍,着力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纯净的学术生态文化;形成“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干部履职尽责的新常态;扎实推进“三转”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成了对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任期年度考核,逐步实行了考核结果运用、责任担当、工作业绩、岗位交流、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导向。
五、获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办学模式掀开新篇章
主动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坚持走“开放办学、高端升级、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转型发展之路。学校依托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合作项目,深入推进联合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班项目进程。积极申报并获批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护理、园林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直通车对接项目;签订了《关于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合作的协议》;五官医学院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合作举办眼视光学专业;落实了与英国、德国等国相关大学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加强了已获批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与招生宣传工作;与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中德合作班”顺利完成第二届招生工作;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招生36人。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获新加坡政府“护理医科奖学金”资助的学校。
六、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9项(包括国家级合作项目3项目),以承担单位获批6项,列省内同类高校第三;省部级项目24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位列省内同类高校第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经费项目7项,位列省内同类高校第二,并在重点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产品研发类项目上实现历史的突破。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发展研究奖1项;SCI、EI、CPCI检索收录论文178篇。2015年申报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已获授权17项。
七、创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医药工程学科群获批“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并获2016年度建设经费350万。科学与人文教育、功能材料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学等3个学科群也纳入到湖北省“十三五”省属优势特色学科群库。学校首批博士学位班学员已进入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阶段;积极申报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学位培养计划,获批与湖北医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联合开展2个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医学、药学)和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项目(电子与通讯、软件工程);目前,我校与武汉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专业增加至4个。
八、签署“1+6”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地方呈现新气象
学校与咸宁市政府、咸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个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市级财政专项投入机制(市政府按每年300万元的基数设立湖北科技学院科技研发专项),共建了科技信息平台。学校主导成立了“咸宁智能机电产业联盟”,召开了“2015湖北•咸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发展高峰论坛。与咸宁市科技局共推“双百工程”,学校近50名专业人才深入企业开展工作,近20余名企业高管来校作授课或联合开展科研工作;与咸宁市50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平台5个,设立横向课题17项。与湖北牧鑫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湖北二电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特种电机完成了样机试制,将投入生产;将与“中电化机”共同转化辐射制备陶瓷隔膜技术。建设银行向学校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上海康达医疗集团投资1000万元共建“湖科附属口腔医院”。
九、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学校文化增添新活力
2015年9月,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授予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称号,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用“湖科模式”成绩斐然肯定了我校在非遗保护上取得的成绩;定光平教授被2015年国际茶业大会组委会授予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对其进行专访;人文科普基地两次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受到湖北省社科联和咸宁市社科联的高度评价,《咸宁日报》以《文化之水润香城》做了专题报道。
十、培育“立德树人”新典型,学校美誉度得到新提升
“背着老师去治病”的90后大学生,三年来,从不间断,用稚嫩“脊梁”背起新时代的师生情,用行动演绎着大学师生融洽和谐的壮丽诗篇,被新华社授予“中国网事·感动2015”第一季度网络人物,同时获得湖北省文明办的“湖北好人”称号。临床医学院女生高凡不被命运击垮,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她的苦难、责任和梦想,映现出湖科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虔诚践行;被评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的毛开新老师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不断释放生命张力;“考研最牛班”、“马拉松健儿”等一批先进个人被媒体关注。2015年,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网、腾讯、凤凰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我校典型报道1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