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与动态 >> 正文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定光平教授当选新一届民协主席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4-05 [来源]: [浏览次数]:

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多方合作开启民间文化保护传承与研究新模式

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何岳球

3月3日上午,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温泉召开,来自六县市区宣传部、文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协、湖北科技学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40余名会员代表齐聚香城泉都。湖北省民协驻会副主席鄢维新,湖北科技学院副院长钟儒刚、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商文斌,市文联主席柯于明、常务副主席李专出席了大会。

大会修改并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38名,主席团成员13名,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并同期举行了第二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湖北科技学院教授、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定光平当选新一届的民协主席,咸安区档案局的万默同志担任常务副主席,湖北科技学院教授、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岳球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至此,咸宁市民协融入了党政机关、文化馆系统、高校系统及其他企事业团体的力量,共同开启了民间文化保护、传承与研究的新模式。

新当选的民协主席定光平在大会上作了就职演说。他说,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鄂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智力源、思想库。此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换届选举正是高校与民协加强沟通与合作的产物,是校地合作制度的一次创新。它将进一步深化鄂南文化研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探索校地合作开展鄂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与展示的新尝试,今后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将与民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推进我市民间文艺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湖北科技学院副院长钟儒刚表示,鄂南文化中心要整合各种文艺资源,紧密联系并融入到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中去,在服务地方工作中迈出坚定的步伐,走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最前沿,走在生产、生活的最前沿,深化民俗、生态文明、古建筑、方言等领域的研究,坚持传承和弘扬的方略,推动民间文艺工作。

市文联主席柯于明说,咸宁文化资源丰富,遍地是“黄金”,而且独具特色,充满魅力,不可复制,咸宁民协大有可为。柯于明还现改古诗、当场吟诵:“白日永不尽,黄河不断流。欲穷万里目,定上十层楼。”该诗融进了上届主席万立煌和新当选主席定光平的姓氏,既希望万主席等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又激励本届定主席振奋精神,锐意进取。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鄢维新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今年有两个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项目将在咸宁举办,一个是中国瑶文化高峰论坛,一个是中国汉民族叙事长歌研讨会;同时,咸宁将有多个国家级文化之乡要申报(咸宁市的“中国长歌之乡”、通城的“中国瑶文化之乡”等,有两个省级文化之乡要申报(咸安的“感恩文化之乡”、向阳湖镇的“湖鲜文化之乡”),崇阳也即将打造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村。鄢维新寄语,现在国家的文化政策春光明媚,希望咸宁的新一届民协主席团及理事会成员积极投身民间文艺事业,谱写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