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与动态 >> 正文

矢志不渝传播洞茶文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2-14 [来源]: [浏览次数]:

2015-11-27 来源 咸宁日报

记者 赵晓丽 通讯员 吴乐盈

十年里,湖北科技学院教授定光平痴茶韵、研茶史、传茶香,推动鄂南茶文化传播与传承。日前,2015年国际茶叶大会组委会授予他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称号。

从莘莘学子到文化行者

在湖北科技学院的鄂南文化展览馆,定光平取器、提壶、翻杯、置茶、冲泡羊楼洞砖茶……端起一杯品尝,那氤氲的茶香,仿佛带人徜徉在砖茶千年的岁月中。

在浓郁的茶香中,定光平对洞茶历史娓娓道来:羊楼洞种植茶叶起源于魏晋时期。唐时被定为贡品。宋时,羊楼洞砖茶一度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明清时期,赤壁羊楼洞凭茶一跃成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

对洞茶来龙去脉如数家珍,源于定光平十多年如一日的探访与研究。

2001年,在湖北科技学院学工处工作的定光平,打算继续深造,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复试时,导师的一个问题——你对什么问题存疑?将他带入了洞茶的世界。

定光平回忆,当时,他抛开了所有的准备,凭心回答问题:作为一个赤壁人,他虽然只去过羊楼洞两次,却觉得那里深藏着关于茶的历史与遗迹,急需挖掘。

从此,定光平致力于揭开羊楼洞砖茶神秘的面纱。他风雨无阻,翻遍武汉所有图书馆、档案馆、各种资料室,从散落各处、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寻找关于砖茶的点点滴滴。

之后,重新回到湖北科技学院工作的他,更是到全市各地、周边省市,搜集关于羊楼洞砖茶的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定光平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先后主持完成有关羊楼洞砖茶的省部级、市厅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各种权威杂志刊登转载……

定光平从一个莘莘学子,成为一个砖茶文化的行者。

从课堂老师到创业导师

10日,在湖北科技学院的鄂南文化展览馆,数十位学生围着定光平,认真倾听他讲授《鄂南文化概述及鄂南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药学院学生黄舒琪看得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每次上课都是在展厅里,相关历史实物、形象的音频视频都让我们更好地触摸咸宁茶文化。最近我还特地买了砖茶回家孝敬父母,让他们也了解咸宁的砖茶文化。”

定光平认为,我市特有的砖茶文化,不能就这么湮没在民间,要将砖茶文化搬进课堂进行讲授,作为教育模式推行,才能更好地传播、传承。

教育传承不仅局限于本校,而是向全市推进。咸宁市委党校、市温泉中学等都邀请定光平主讲“鄂南茶文化”课程,让咸宁人了解家乡文化,增强自豪感与自信心。

同时,定光平带领学生走出去,实地探访与感受砖茶文化。2013年,带领本校学生进行鄂南砖茶文化研究,被评为当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此外,定光平还引导学生将洞茶作为创业项目。2014年,指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咸宁市鄂南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洞镇”、“长源川”、“宁庄”、“龙窖源”等历史文化商标。2015年指导湖北科技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赤壁市洞镇茶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商业策划书,完善公司运行机制,建章立规,开展内部培训。

目前,两公司已经实现了商标、信息等资源共享,启动共同开发羊楼洞茶文化资源的深度合作。两公司已经合作使用“洞镇•长源川”商标设计模板,试制出两款砖茶样品,市场开发前景良好。

从洞茶专家到传播大使

9日,青石板铺就的洞茶文化展厅,古色古香,直径1米重达60公斤的压有“川”字的巨型茶饼、赵李桥茶厂生产的各式砖茶样品、高度还原的砖茶杠杆压缩机……

一个洞茶文化展厅,在2015年国际茶叶大会上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2011年,湖北科技学院决定建造一座能推介鄂南文化的综合性平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定光平的洞茶文化展厅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挖掘更原始、更活态的洞茶资料,定光平奔走上万里路,拜访数十位茶业老艺人及相关人,写下了十余本采访笔记,录下了上百个采访视频……他用脚在丈量着洞茶的历史厚度,用汗水追寻着洞茶的文化精髓。2012年,终于建起洞茶文化展厅。

此后,展厅成为展示洞茶文化的窗口。定光平也在这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各地方卫视、报纸等多家媒体的专访,向外传播洞茶文化。

为推广洞茶文化,定光平多次为咸宁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并被部门、企业邀请前往广东中山等地担任“赤壁青砖茶推介会”的推介专家。此次,更是被2015年国际茶叶大会组委会授予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

在定光平的心中,传播洞茶文化没有终点,目前,他正致力于赤壁市羊楼洞镇茶文化实验园项目,试图在羊楼洞砖茶所在地建设博物馆、产业园等,更好地传播传承洞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