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科学研究与平台 >> 正文

湖科鄂东南方言团队研究情况概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1-19 [来源]: [浏览次数]:

鄂东南限指湖北省东南端咸安、通山、阳新、大冶、和嘉鱼、赤壁(旧称蒲圻)、崇阳、通城8个县市。这里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如:铁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桂花文化,温泉文化,赤壁三国文化,通山九宫山文化,咸安向阳湖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现象都是本地有,外地也可能有;外地无,本地也可以无的。唯有一种文化是本地必有,不会无;外地必无,不会有的,最能显示本地地方特征、世上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方言文化。方言是最能显示地方特点和民情风俗的文化,是当地人使用最为频繁也最为熟悉的文化。、鄂东南方言概貌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我们通俗而言的土话,学术上称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一个地方的人交际上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少年来,本地人彼此交流思想、研究工作、生产生活、学习教育、商贸往来都要用这种语言。此外,它也是地方其他文化的载体,如:谚语、格言、民间故事、地方戏曲等许多地方文化都靠它记载。许多谚语、格言都只能用地方方言读起来才押韵、有味。另外,如普通话一样它也有一整套语音、词汇、语法的严整科学系统。研究方言就是为了了解一种语言的科学体系,从而丰富语言科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和引导语言的发展。地方方言和普通话都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规律性的关系、联系。探索方言,向上可以推知古汉语的历史发展情况,向旁可以推知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关系,提高推广普通话的效率。研究方言也是为了留住方言。由于社会发展、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方言正在迅速改变,甚至可能消失,研究它,记录它,就能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语言资料。让后人更好的了解他的先人的社会状况和语言历史。鄂东南方言就是鄂东南人说的土话,就是汉语在鄂东南这个地方的变体。1948年出版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把鄂东南方言归为赣语系方言。鄂东南方言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差异很大,内部的分歧也很大,分歧主要在语音上。从鄂东南的中心、咸宁城区到武汉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不过一小时的车程。如果一个咸宁人和一个武汉人相遇,而他们又各自只懂得自己方言的话,那么他们的交流就要请翻译了。鄂东南内部,“你”“我”两个字读音是最统一的,8个点都是“你”字读[n ]降调,“我”字读[ngo ]也是降调。“他”字的文读音也很一致,接近普通话,口语中就大不相同了,8个点至少是8个读法,咸安、通山说似“誒”,阳新、大冶说似“客”,但调值各不相同。嘉鱼说如“哈”,赤壁说如“娜”,崇阳说如“伊”,通城说如“也”,这种分歧不仅是县与县之间有,甚至是一个县以内从南至北,从东至西都存在着差异。赤壁中部城关、东北部神山、西南部羊楼洞三个地方语音系统就不尽相同。这种现象在每一个县里都可以感到。阳新一个县里,声调的分类就有三种:县城分四类,龙港分五类,三溪口分六类,因此鄂东南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本土地脉清,五里三号音”。这句话也概括了鄂东南地区方音的复杂性。陈有恒将本地方言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咸安、通山、阳新,大冶,西片崇阳、通城、嘉鱼、赤壁。东片多鼻化音韵母,西片少有;西片多浊辅音声母,东片少有。东片能分n、l,或 n、l自由变;西片有n 无 l。通城、崇阳没有k,“好看”说如“好汉”。全境除嘉鱼、赤壁外,大都没有翘舌音。有一个描写动态的说法,东西片刚好有一组对应的词组,东片用的是“职个A”,(“职”是个同音字,非本字),西片说的形式是“AA甚”,(“甚”也是同音字,非本字。A是动词),东片说的“只个吵”,“只个跳”,“只个跑”,“只个颤”;西片就说作“吵吵甚”,“跳跳甚”,“跑跑甚”,“颤颤甚”。 全境的声调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分为六类,古“平”、“去”两声各分为两类,入声基本自成一类。词汇也有分歧,哪怕相隔很近的地方也常有用词不同的现象,如咸安、通山两地邻近,咸安人称窗户为“格子”,通山人称窗户为“大盘”。有些地方人、物名分大小称说,如阳新、通山的瓶、盆、拖拉机、猪、牛等等,都因大小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叫法,如阳新大女孩叫“女”,小女孩叫“囡“。赤壁的小女孩叫“毛伢儿”。一种方言和普通话差异越大,那么它和古代汉语的差距就可能越小。这种差异除了语音之外,还表现在词汇上。如《诗经》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北方人如果不查字典,很可能就不知道“硕”是什么意思,但在鄂东南这个地方,上到八十岁老太,下到黄发小儿都知道“硕”就是“大”的意思。因为在他们的方言里说大老鼠,就是说“硕鼠”。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个“个”字在今北方已不作指示代词用了,所以人们不知“个长”是什么意事,而本地文盲老太都会告诉你“个长”就是“个样长”,即“这么长”的意思。还有比如“至足尽矣”这样的文言句式,在赤壁人的口头上还是常用语。陈有恒把这类现象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鄂东南方言中有很多古汉言的活化石。二、鄂东南方言研究的概况(一)咸宁以外学者研究概况对于本地的方言土语,本地前人就有过零星记载,在旧的县志上,有人用同音字记录本地特有的词语,对本地方言全面、系统、科学的记录首见于1948年《湖北方言调查报告》,该书由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调查编写,他们将湖北方言划分为四个区域,多归于西南官话系统,鄂东南方言归于赣语系统。本书为每个县的一个方言点建立了声、韵、调音系,但其所记就本区而言大都不在县城点,咸宁记贺胜桥,嘉鱼记牌洲,赤壁记羊楼洞,阳新记三西口,通城记五里等。1960年,湖北省也做了一次调查记录,印了一个4开油印本,也只有音系,无词汇语法部分,此后无大规模调查研究,但个人及小集体调查研究有许多。来人最远的一次是日本东京大学乔本万太郎教授,来人最多的一次是北京大学一个班,领队的是唐作藩教授、王福堂教授。个人在鄂东南方言研究上已知成果显著的是湖北师范学院黄群建教授,他出版了《阳新方言志》《通山方言志》,主编了《鄂东南方言音汇》。(二)湖科方言团队研究概况本校对鄂东南方言关注最早也最久的人是陈有恒教授,目前团队成员包括尤翠云、祝敏鸿、李爱国、谢文芳、王玉和王宏佳等人。第一阶段:陈有恒老师的研究始于1958年。1958年他在蒲圻师范,发现老师教学与大众交流几乎都是方言土语。考虑到当时的教学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陈老师觉得应该推广普通话,为此,他开始记录各县城点的语音资料,寻找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文革前已收获颇丰,文革后陈继续在各县城调查,找当地老人核对和补充资料。1976年陈老师任教本院中文76级,在班上王桂华、胡春锦、杨希文等许多同学的帮助下,于1979年刻印出两个8开油印本:一本是《咸宁地区方言》,记录了8个县城点的语言音系和少量基本词汇与语法特例,含8个分册;另一本是《鄂南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记录了8个县城点的同音字汇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用的是表格形式,含9个分册吗,包括咸宁地区所属各县城点及一个当时不属咸宁地区的大冶县的分册。因当时温泉人爱用武汉话交谈,所以陈老师又写了一个武汉分册。这就是后来《鄂南方言志略》和后来各县县志方言篇以及另外一些出版物的基础。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咸宁地区各县开始编写解放后第一本地方县志,“通城县志”主编李先生决定在其县志内写一个通城方言的篇章。李湘生知道陈老师已有咸宁地区方言的油印本,便试向他索取,陈老师看到自己的研究有了用处,便欣然地将“咸宁地区方言“油印本中的通城章节交给了他,李湘生在率先成稿的“通城县志”的审稿会上,结识了地区副专员郭刚同志和地区方志局领导,便向他们陈述了咸宁地区方言的价值,提请其他各县志主编效法通城,在志书中也加上方言篇;并应诺无偿奉献稿本,为各县培训使用这个稿本的校印人员,郭刚专员欣然应允。随后陈老师为地区方志局办了两期培训班,看到自己的研究能有社会效益,非常高兴。陈老师想:“我不在意署名不署名,那时人们心里都没有版权的意识,重要的是研究成果有社会效益”。在郭刚的支持下,陈老师将“咸宁地区方言”油印本改写为“鄂南方言志略”,因无钱交出版社,得到地区方志局支持,取得内部书号,印制成书。在这一阶段,陈老师又深入钻研,在油印本“咸宁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写了《通城方言》《蒲圻方言》和一些散篇文论,《蒲圻方言》和从《鄂南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那个油印本中抽出的《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得到当时本校聂贻俊校长、蒲圻万成文副市长、蒲圻方志办冯金平主任和蒲圻教育局领导支持公开出版。第三阶段:1993年,陈老师已经退休了,但没有休息,他应湖北教育学院学者卢元孝、邵则遂的邀约,参与了三人合作的《湖北方音辨正》的编写,于1994年出版。1994年,意外发生了《通城方言》著作权的讼争。法院最终判决陈有恒胜诉,通城方志局代表人刘某败诉,登报检讨。可惜判决后,陈老师即出国了,刘某并未登报检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翠云、祝敏鸿等教师表示对方言研究感兴趣,陈老师非常高兴,终于后继有人了,合作出版了《鄂东南方音辨正》,其时湖北师范学院黄群建教授正约陈编写《鄂东南方言音汇》,陈老师即向黄群建推介《鄂东南方音辨正》的全班人马,再次合作出版了《鄂东南方言音汇》。 三、湖科方言团队著作简介1、《蒲圻方言》 陈有恒著,已故全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前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严学宭教授作序,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李小凡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兴策教授对此书都有专评。本书内容简介:第一章 引言 这一章分三节,分别写了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情况、蒲圻话概况、本书的记音符号与方法。第二章 声韵调 这一章分三节,分别写了蒲圻方言里的声母、韵母、声调。第三章 同音字汇 这一章分两节,分别写了蒲圻方言中的开尾韵字和鼻尾韵字。第四章 文白异读和语流音变第五章 分类词汇第六章 口语例释第七章 词汇、语法特点第八章 注音言语例选 这一章分三节,分别写了蒲圻方言中的歌谣、俗语、谚语、歇后语、故事、诗。2、《通城方言》陈有恒 刘国斌(通城方志办代表人)著,199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简介:第一章 引言 分三节,写了通城的人文概况、本书的记音符号与方法、本地方言概说。第二章 语音 分三节,写了通城方言的声韵调、文白异读、同音字汇。第三章 语音比较 分两节,分别写了普通话与通城话的比较、历史音韵的比较。第四章 分类词汇第五章 词汇语法特点第六章 注音言语资料选 这一章分十节,分别写了通城方言中的谚语、俗语、歇后语、谦敬用语、詈语、谜语、歌谣、故事和诗。3、《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 陈有恒著。已故湖北大学中文系主任朱祖延教授作序,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朱建颂先生为此书写有专评,1989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方言韵系排表,一个韵一张字表。每一张表都含普通话、方言两个音系,按左上注音读是方音,按右下注音读是普通话读音。4、《鄂南方言志略》陈有恒著,咸宁地区行署副专员郭刚作序, 1991年咸宁地区方志办内印。本书内容简介:第一章 绪言 分三节,分别写了鄂东南的地理、历史情况,语言概况,本书凡例。第二章 语音 分三节,分别记录鄂东南各县城点声韵调。东片咸安等各点声韵调、西片蒲圻等各点声韵调、全区语音特征综述。第三章 词汇 分两节,分别写了基本词例和口语词例释。第四章 言语资料选 分两节,无注音例选、注音例选。第五章 词汇语法特点第六章 鄂东南方言纵横比 分两节,分别将鄂东南方言与古汉语、鄂东南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对比。5、《鄂东南方音辨正》陈有恒 尤翠云主编,编委陈有恒、尤翠云、祝敏鸿、李爱国、谢文芳、王玉。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熊传真作序 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按县市排列,分别是咸安方音辨证、通山方音辨证、阳新方音辨证、大冶方音辨证、蒲圻方音辨证、嘉鱼方音辨证、崇阳方音辨证、通城方音辨证。6、《普通话与湖北方言辩正》卢元孝主编 邵则遂 陈有恒参编 ,1994年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第一章由陈有恒执笔写了湖北全省各地方言的语音概况,卢元孝等二人再就湖北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同与异作了分析论证,指出湖北人学习普通话的方便与困难,以期帮助湖北人学习普通话,本书内容涵盖了鄂东南方言。7、《鄂东南方言音汇》 黄群建主编 黄群建、陈有恒、王宏佳、张道俊、谢文芳、祝敏鸿、尤翠云、张右军等人编著,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鄂东南8个县城点,分别汇录了各点的声韵调和常用同音字。8 、 黄伯荣主编 《汉语方言语法》收有陈有恒关于鄂东南方言与语法的文章。因当时陈有恒不在国内,只收到黄伯荣的信示,未能见书。9、 散篇诗文剪辑本这是陈有恒的两个散篇诗文剪辑本,是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散篇或连载的诗文刊样粘贴本,其中含发表于报刊上的方言文论。结语鄂东南方言是蕴藏在湖北省东南端的一块方言金矿。对于这块方言金矿,关注的人很多,但系统研究的人很少,湖科方言团队恰处在这块金矿的中心点上,最有责任也最有条件来发掘它,在我们访谈的最后,陈老师深情地说:“我不过是一个抛砖者,所作很少,也很粗糙,一直在希望引出玉石,我殷切地期待着后来人”。(语委办、人文与传媒学院供稿,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审校)